
在我國比較著名的建筑當中,廣泛的使用了鋼結構建筑。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成熟和發展,現在很多的建筑當中,鋼結構工程開始向住宅建筑當中使用和發展。
鳥巢、世博主場館、東方明珠電視塔以及湖南的賀龍體育館、長沙武廣客運新站,這些并不陌生的建筑,有共同的“出身”——鋼結構建筑。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、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、湘潭九華示范區管委會主辦的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大會,于9日至10日在長沙召開,會議提出,除了標志性工程和場館外,建筑鋼結構應在住宅建設體系全面推進。
鋼結構建筑彩板PK混凝土建筑
將于5月開幕的上海世博會,建筑場館使用建筑鋼結構比例達到80%,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秘書長尹敏達介紹,鋼結構具有自重輕、強度高、抗震性能好、又便于工業化生產等特點,同時也是節能環保、能循環使用的建筑結構。
由于鋼材可事先在工廠里加工,鋼材造房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,使用鋼結構的建筑能夠使工期加快,可節省銀行費用和臨時房租,降低建筑材料和人員等成本。在房屋維護和改造方面,鋼柱、金屬外殼等鋼結構部分可以方便地拆卸、替換和修補,因此,鋼結構在專為奧運會、世博會而建的建筑中被大量采用。
在目前的國內建筑中,新建的廠房、高檔寫字樓、體育場館、機場候機樓和會展中心應用鋼結構建筑的比例較高。
抗震將鋼結構拉入民用住宅
不過,“5.12”地震中,鋼結構建筑良好的抗震功能,才開始將鋼結構拉入民用住宅應用視野。有業內人士統計,四川省的門式剛架輕型鋼房屋,極少有在地震中倒塌,與周邊房屋的倒塌和破損形成鮮明對比。
隨著國家建設節約型社會戰略決策的實施,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越來越受到中央和地方重視,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浙江等地都建了大量低層、多層、高層鋼結構住宅試點示范工程,體現了鋼結構住宅發展的良好勢頭。
住建部也組織36項鋼結構住宅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課題,開展試點工程,并出臺《鋼結構住宅設計規程》,于去年11月正式實施,為鋼結構在住宅體系全面鋪開出臺了行業標準。
有專家認為,鋼結構具有綠色、節能、環保功能,將成為我國住宅建筑的發展趨勢。我國住宅建設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。
很顯然,更大的市場空間在于民用建筑,那是一片還沒有點燃的“藍海”。使用建筑鋼結構,符合兩型社會中“資源節約”和“環境友好”的特點。隨著國家內需政策的擴大、兩型社會建設的推進,都將為鋼結構建筑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機遇,鋼結構建筑市場的發展前景將非常廣闊。(互聯網)